
图1. 电解氢---未来能源系统的一部分
大家对氢元素肯定都不陌生,认识它基本都是从背元素周期表开始的。近年来我们身边多了很多氢的身影,从北京冬奥会的氢燃料电池大巴,再到广州南沙小虎岛电氢智慧能源站,氢也越来越被大家熟知。工业上,氢的使用可是一点都不少,自 1975 年以来,需求量增长了三倍,而且还在继续增长。然而,氢气生产目前几乎全部由化石燃料供应,消耗了全球约 6% 的天然气和 2% 的煤炭。据估计,目前全球每年氢气生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8.3 亿吨,相当于英国和印度尼西亚的排放量总和,氢气生产的增长与遏制全球气温上升的努力不相适应[1]。
首先明确一点,氢气是二次能源。我们根据环境友好程度以及生产过程中是否有温室气体排放等,使用了几种颜色来区分,即绿氢、蓝氢和灰氢。上面谈到的用化石燃料制氢叫灰氢,因为这种方式产生1吨的氢气就会产生9~12吨的二氧化碳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储存或再利用,这种方式产生的氢气叫蓝氢。
下面我介绍一下绿氢,绿氢是在电解过程中产生的,该过程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,在此过程中不会产生温室气体。其他生产绿氢的方法包括生物质的气化和发酵以及沼气的重整。要实现“双碳”目标,“氢”也能出一份力。新能源发电比较依赖环境的影响从而有不稳定这一特点,会有一些“弃风”“弃光”的现象发生。大家自然而然的就会对未来有一些构想,比如建设“氢网”,无法上网的电力用来制氢,通过管网可以运出去,也可以长时储存起来。